學者:PM2.5減一半 空品才有感




  評論】依環保署統計,台中的PM2.5來源柴油車與中火分別為大宗,大家呼吸同一片天空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改善空汙是大家要一起來

  秋冬空汙季節,灰霾影響人體健康,學者研究指出,氣候變遷、暖化,恐加重空氣汙染的嚴重性,中央研究院院士劉紹臣於永續科學國際研討會發布一篇研究資料顯示,全球暖化使得風速減弱,也直接造成累積的空氣汙染物質無法吹送出去,他出,如果要讓空氣品質提升,細懸浮微粒(PM2.5)至少要減少一半以上,才能有感。[轉載自聯合]

  劉紹臣表示,全球暖化不只跟溫度直接相關,也對於細懸浮微粒(PM2.5)累積有直接影響,他表示,科學家觀測全球各地的季風等風速有減弱的趨勢,估計是跟暖化有關係,他表示,以台灣為例,近期,台灣冬季不再這麼地冷,其中一個因素,就是跟東北季風減弱有關。

  劉紹臣指出,因為季風、平均地表風都在減弱,導致汙染物會累積無法逸散,根據資料顯示,從1950年到2010年,大陸北京、東北等地的的年平均風速有不斷地下降,且不只大陸,包括台中、台北都是如此,台灣西部的地表風速亦持續下降中,同時能見度也越來越差。

  另外,根據中國大陸1973年至2016年的長期資料顯示,年平均嚴重灰霾天數從過去每年只有0.2天,成長至今每年已經有近9天的嚴重灰霾天數,劉紹臣認為,若扣除氣候影響灰霾的天數等,估計若政府真有決心要採取行動,要至少減少五成的細懸浮微粒,才能讓空氣品質明顯轉好,更為有感。

  劉紹臣的報告受到關注,環保署長李應元昨也參與對談,李應元表示,台灣除了減碳之外,減少空氣汙染排放也是重點,目前採取策略,除了包括更乾淨的能源目標,2025年天然氣提升到50%,燃煤發電降到30%之外,也在交通、住商、製造業、農業等部門挹注心力。

  具體作法方面,李應元表示,淘汰四、五期柴油車,二行程機車等沒有效率且對空氣汙染較大影響的交通工具之外,製造部門預計再改善5000個工業鍋爐,上禮拜已經跟經濟部達成共識,兩部會各自補助一半。




留言

較新的 較舊